导入数据...
设为主页收藏本站
MBA系列讲座之《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——以东郊记忆的蝶变为例》
时间:2025-03-16 09:01:24   来源:四川师范大学MBA/MPA教育中心   查看:193

为提升2024MBA学员对文化产业的认知,拓宽文化视野,2025315日上午,中心特别组织了一场题为“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——以东郊记忆的蝶变为例”的讲座。本次讲座邀请到我校MBA校外导师、成都传媒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蔚东先生担任主讲嘉宾,讲座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宇峰教授主持。

讲座伊始,刘蔚东以“文化产业是上世纪的‘最后一桶金’和本世纪的‘第一缕朝阳’”为切入点,引发了学员对成都如何成为世界文化名城的思考。他通过锦里到东郊记忆的转型案例,展示了历史记忆与工业遗迹的华丽重生,并分享了自己21年的从业经验。刘蔚东指出文化产业的四大特征:一是经济与社会效益兼具,创造价值的同时传递文化、促进和谐;二是强渗透性,与科技、旅游、教育等多领域融合,形成跨行业协同;三是高成长性,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,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;四是政府推动的关键性,体现在政策扶持、资源整合和市场规范上。他以2025年爆火的DeepSeek、登上央视的宇树机器人和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为例,展示了文化产业在科技赋能下的跨界创新和全球影响力,凸显其创新活力及对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。在介绍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环境时,刘先生指出,成都拥有639处文保单位和196座博物馆,是打造文化产业的潜力之城。然而,他也坦诚地提到,成都文化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,但他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。

东郊记忆是讲座的核心案例。该项目是成都市委、市政府于2010年交由成都传媒集团在原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文创园区,占地面积约282亩,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,总投资约21.3亿元。然而,园区曾因运营管理团队不够专业、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陷入困境。通过借鉴北京798艺术区、上海上生新所等地的成功经验,东郊记忆围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,提升了承载力和带动力。东郊记忆的成功转型体现在多个方面:引入天府文化特质、推动品牌形象提升、引入头部高端机构以及推动业态品牌升级。

刘蔚东通过展示《年轻、时尚、科技、潮流汇集 东郊记忆登上央视盛典》等视频,揭示了东郊记忆二次崛起的流量密码——天时、地利与人和。他强调,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精神DNA,致力于打造精神文化产品。

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,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对文化产业和城市更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
供稿:2024级MBA 颜琼  审核:黄宇峰  终审:肖明辉

编辑:周密   审核:黄宇峰   终审:肖明辉